研究报告称,温度的不断上升以及越来越多的极端气候,让人类越来越暴露于全球的污染物之中。
总体来看,1900年之前,由于资料观测很少,分歧很大。有科学家预测,到了2050年前后,在夏天,像巴黎那样超过35℃的温度就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温度,现在的高温可能就是未来几十年后的正常温度。
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刚刚闭幕。2009年冬季,华北等地遭遇罕见的寒潮暴雪天气……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所谓气候变暖,是指整体趋势在变暖,一般是指100年来的一个总趋势,但是由于气候存在年际波动,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如果真的停顿了,就说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并非全球变暖的主要推动力,或是另一个因素把温室气体作用掩盖,变冷的作用把变暖的作用抵消了。不过,地球究竟何时进入寒冷期、寒冷期会持续多长时间、寒冷期强度有多强等问题,还需要严格地研究,才能发表比较确切的预测结果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拿出温度、海平面上升和北半球积雪融化3个指标作为最主要指标。
IPCC把最近50年的温度上升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现在有10个指标,就更有说服力了。六要督促检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李干杰,党组成员胡保林出席会议。周生贤说,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污染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二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态势算清新增量全国排污总量大幅下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减排能力显著增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污染减排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主持。对2007年以来国家和各地减排考核中,列入挂牌督办、通报整改的地区和企业,要跟踪核实整改情况,并提出核查结论。
要将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环境保护部减排工作部署情况纳入核查内容,了解各地是否将年度减排目标、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五要继续做好全口径核查核算工作。他强调,要高度重视,认真核查,科学核算,确保减排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深入推进十二五减排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周生贤说,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污染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把握经济发展态势,保证宏观发展参数的准确性、合理性。270多位核查人员分为21个核查小组分赴各地开展核查工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李干杰,党组成员胡保林出席会议。对各地提交的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当年减排项目清单,要认真分析其减排量的构成比例,合理分配核查时间。
各地要认真准备资料,各核查组要精心进行资料审核和现场核查工作,综合评价各地十一五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目标责任书要求建成并运行的治污设施要逐一核查。
全国2010年度及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视频会议12月21日在京召开。六要督促检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二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态势算清新增量。各地要将辖区内所有火电企业分机组的生产、排放及辅助参数等统计到位,对减排量较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率较高的重点城市,要开展水平衡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客观核定其新增减排量。对存在问题的地区和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责任追究,督促地方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环境保护部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三要按照核算办法的规定核实减排量。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新增排放量持续增加,我国环境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污染物介质将从以大气和水为主继续向大气、水和土壤三种污染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来源由以工业和生活污染为主继续向工业和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并存转变,污染物类型将从常规污染物为主继续向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复合型转变,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各核查组在核算新增量时,要严格按照核算细则,认真分析核准各地区经济发展参数,保证新增量核算数据科学、准确。
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设了分会场,国家电网公司和五大电力集团公司、各地环保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对在线监测系统无故不正常运行、数据严重失真、故意损坏设施或人为调整量程弄虚作假的,要严肃查处。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2010年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的总体要求是:一要全面评价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对减排设施不能稳定运行、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要倒扣减排量。四要认真开展再核查和后督察工作。
据悉,此次核查将从2011年1月4日开始,至1月23日结束。针对减排的重点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是否制定了预警方案。周生贤指出,做好2010年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严格考评十一五各地区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是各地履行减排承诺的主要依据,对于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减排规划,做好十二五减排工作也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所有长期预报都没有显示欧洲的这个冬天将格外寒冷。
从总体来看,全球气温始终保持着平衡。他说,虽然欧洲部分地区大幅降温,但现在就断言今冬将出现极寒天气还为时尚早。
今冬欧洲这么冷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这是否就是传说中欧洲的千年极寒天气呢?来自欧洲权威机构的多位专家给出了解释。英国气象局发言人海伦奇弗斯也认为,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寒潮只代表了全球气候图景中偏冷的一部分,而世界不同地方的天气会有很大差异。
去年冬天,也是大西洋上的高气压导致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寒潮。一般来讲,每隔5 年到10年,就会出现一个比较寒冷的冬天,今年的特殊之处在于降雪的强度和范围较大。
因此,总的来说,这些寒潮仍属于自然变化,不应因此怀疑宏观上的全球变暖。在同一年,不同地区有冷有热。尽管如此,如果与去年冬天相比,今年冬天估计要暖和一些。英国气象局首席气象学家尤恩麦卡勒姆认为,目前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的寒潮是因为大西洋上空的气压比通常偏高,阻止了较温暖的西风进入英国和欧洲大陆上空,来自北极的冷空气得以长驱直入。
另外,从长期来看,北极气候环境可能成为影响欧洲冬季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年份,整体气温有高有低,但是,全球变暖的趋势毋庸置疑,数据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俄罗斯水利气象中心主任罗曼维尔凡德认为,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普遍的暖冬天气相比,今年冬天无疑要冷得多。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公布的数据称,2010年几乎肯定将成为185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年份之一。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最新气候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北冰洋表面冰层消失可能导致未来欧洲以及亚洲北部更频繁出现异常寒冷的冬天。法国气象台专家弗雷德里克纳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是来自格陵兰岛的极地反气旋一路南下,将冷空气带到了欧洲西部和北部,导致这些地区大规模降温。
© 1996 - 2019 俭以养德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茶庵